美欧又开战:欧盟为何对北京前倨后恭

到2019年3月9日前后,有关“中美经贸谈判加速”之类的消息正变得越来越多。种种情报也在考验着中国、美国和欧洲各方的分析人士。

中国商务部在北京时间9日记者会上释放的中美“经贸团队都在夜以继日地沟通,在磋商文本,继续全力进行沟通、磋商”,在重要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信息让外界感觉中美贸易战在一年激烈对峙之后即将缓和。加之北京还再一次放出了“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进度,曾经在2018年因中美贸易战的北京在2019年就显出了形势大为好转的态势。

问题也就在这里,并非所有人都会对中美之间关系的好转感到愉快。这其中体验较为糟糕的就莫过于欧盟一侧。也就在2月中旬,美国方面已经释出了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与零件加征关税,展开贸易战的方案。这意味着中美对峙如能得到缓解甚至达成“休战”,长期引而不发的美欧或美德冲突就可能将在此后呈现。

为此,欧盟似乎已经拿出了些对策,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8日披露,欧盟希望在2020年前与北京达成双边投资协定,这种与中国合作应对挑战的态势较之欧盟以往一贯的“防范中国”就显出了鲜明的反差,部分与欧洲有关的媒体和学者甚至开始鼓吹“中欧结盟”。面对欧洲的这种前倨后恭,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欧洲正逐渐意识到一点:中美一旦暂停对峙,特朗普的大棒就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好消息和坏消息

对很多观察人士来说,中美贸易对峙在2月中下旬的两国副部长会晤后就基本上定下了告一段落的基调,两国之间“频率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大,双方的姿态越来越积极”的交流态势在半月之后的3月上旬仍旧势头不减。

加之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也在3月9日确定了中美自2018年12月1日以来三轮磋商“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现状,至此,中美之间的态势就不像此前那样紧张了。

也就在3月9日前后,和中国有关的各种利好或看起来像利好的消息也纷至沓来。譬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此前搁浅多年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都加速态势。中日韩三方要人还将在2019年内会晤三次。

此外,就在2月还呼吁“加大对中国威胁的防御”的欧盟也在8日前后一转此前一年对北京的分歧等态度,居然要呼吁“采取一致的姿态,加深欧中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

即便外界议论纷纷,但中美对峙的缓和已经基本可以得到确认

考虑到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在2018年进展不利的情况,以及中日韩自贸与RCEP谈判运转的现状,加之欧盟方面还在2019年1月呼吁警惕中国威胁,欧盟此举就显得过于唐突。

欧洲在2019年初选择接近中国有他自己的考量,这与欧洲要面对特朗普(Donald Trump)当局全球贸易战的现状分不开。比起中美贸易战的“斗而不破”的现状,美、欧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引而不发也同样值得注意。

当中美谈判呈现出“达成协议”的趋势,而美欧贸易战却急转直下时,欧洲想在中国身上得到平衡的想法就变得很明显了。这也让布鲁塞尔方面在2019年逐渐呈现出了功利的色彩。

为了生存 什么都可以做

当然,欧盟这种基于实际利益考量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让中国、欧盟、日本各方不得不为了自身国家利益选择合适的对策。当中国对日、欧各方报以“不把枪口对准中国”的期许时,来自欧、日各方的表现就变得复杂了些。

的确,随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8年7月17日签订“自贸协定”,双方订立了互保的攻守同盟关系。但这种关系是松散的,日、欧在中美和彼此之间为规避冲击,更时刻表现出反复无常的态势。

尽管日本和欧盟建立的自贸区已按计划在2019年2月1日生效,但日、欧自贸区仅仅在第一时间确立了奢侈品、酒类等的免税方案,汽车等大宗工业品的关税仍需要在8年后,即2027年时才能免除。

加之日本日产公司和法国雷诺公司还在为两国之间汽车产业的主导权打得头破血流,前日产-雷诺-三菱联盟董事长戈恩(Carlos Ghosn)的被捕更撕开了双方产业界的裂痕。日欧之间的这种勾心斗角就让美国看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2018年8月下旬开始,有迹象显示,美方正尝试根据“超级232条款”,研究对日本和欧盟的汽车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同年11月后,特朗普及其幕僚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大。

到2019年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已向特朗普提交了汽车关税建议报告,这其中涉及了欧洲进口车和零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细节,这就让以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为首的欧洲首脑感到了迫近的压力,进而想起了那张中国牌。

必须承认,欧盟中的主导势力,如德国已出台更严厉的法律来审查中国投资,欧盟各方也一直以“中国投资不够透明”为由拒绝中国资本。《金融时报》还在2018年9月批评北京相关措施不够透明,强调中国即便“不那么容易被美欧日三边贸易联盟逼入被动地位”,北京也应该尽快与欧盟达成全面投资协定。

此外,意大利等欧盟体系下的“不安分”角色更凭借其产业互补优势,宣布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加大合作,这更逼迫欧盟必须采取行动,一面在大国压力渐分崩离析。

在中美经济互补性因贸易对峙不断增强,两国有可能为加大产业对接,“伤害”其他国家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之际,欧盟就有必要为了生存做一些自己可能不想做的事情。这正如一些欧盟官员所说的那样,他们即使“不喜欢某些事情”,也“必须与中国打交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